散文:宏村印象
从宏村回来,想写一首诗,却怎么也难以下笔,最后只能作罢。我知道,宏村之美,用诗来写,略显单薄和不足。宏村韵味之悠远绵长,应当用散文来写的,然而,我的文笔很差,况且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用散文写出宏村的韵味来,想写也并非易事。要写一篇中国画的宏村,非要住在宏村,用三五天时间来细细地品味,慢慢悠悠地穿行在每个巷子、每座老宅与每处角落,然后坐在一个小店,呷上一碗小酒,最好找一位宏村老人,在旁边讲讲宏村的故事和每一个人物,讲讲这里的水与这里的路……
向往宏村,这是一种极为迫切的心情。在阳光明媚的初冬,因中国电力书画院之邀,去合肥参加庆祝建国60周电力辉煌年全国电力诗词书法邀请展,才有机会走进了内心充满期望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安徽古村落宏村。
展览的第二天早上8点,我和4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力系统书法爱好者,坐车从合肥出发,经过4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走进了黟山。车子沿着山凹蜿蜒而行。这里连绵的峰峦与黄山连为一体,车行驶半个小时的山路,眼前忽然开朗,简直是世外桃源了,路两旁古树参天,美丽的宏村在阳光下显得神迷而恬静。
宏村建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绍熙年间,明代时宏村已百业蒸腾,人丁兴旺,至清代达到了“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因其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清嘉庆十九年秋,钱塘名士吴锡麟所描写道:“村南有湖曰南湖,广百余亩。……游迹之盛,比之浙之西湖……”。
一脚踏进宏村,我们就被宏村独具神韵的湖光山色所迷倒。那清一色的青石板路,老式的木门板店面,高耸的马头墙屋檐,以及那安放在街头巷尾的石礅、石凳,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典雅。“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不愧是中国画里的乡村!
这里是文学、摄影、书画艺术爱好者的天堂。在南湖边画画的学生,他们或坐或蹲或倚,陶醉在白墙黛瓦、翘角飞檐的古老徽派建筑中和昂然的冬日里。我顿足和一面目清秀的画画女子交流起来,得知她是保定人。我便对她说,保定是我的第二故乡,当兵就在保定。她微笑地回眸看了我一下,轻轻地说是吗,便不再言语。我立在她侧身,看见她露出甜甜的微笑面对着画板,犹如童话森林里迷途的失忆少女,端坐的神态宛如睡莲绽放,无尽的才华在娇小的身体中流泻穿行……画画的女孩真是令人赏心悦目。我望着眼前一切有一种超然的感觉,恍若隔世。画板上,湖中的荷花早已凋谢了,展现在眼前的是满塘的七零八落,枯枯萋萋地或伏或立,只是枯茎托着一片片残叶在冷风中颤动,犹如那瘦骨嶙峋的老人,诉说着邵华的失去,丝毫不见曾经的风姿绰韵。
告别画画女子,望这棱角勾檐的百年建筑,脚下是青石板以及有着冒绿苔藓的鹅卵石镶嵌而成的小路,溪水清透见小浮游生物的涓渠。随意走进一家院落,你都会惊喜地发现在那端庄的近似单调的高墙内,竟然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花草树木、假山鱼池,都经过精心的构思和布局,勃勃生机中透视着主人的修养品位。“三五步,行遍天下”真是不假。透过雕花的漏窗,还能窥见墙外的风景,连那高高的马头墙,也因为顽强地生长着几棵小草,而显得生动、活泼了许多。
我背着相机穿行于这里的每一条街巷和民坊,细观岁月在苍落的掉灰的白墙上精致刻下的如远古图腾的山色水印的痕迹;有站立靠着门墙的满脸深纹延续的世纪老人用有些浑浊的眼神微张着嘴望着我以及同样来这里观光寻古的人们,等红日西落朝阳东升,任凭时光荏苒年岁朝暮。
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出许多杰出的艺术家、雕刻家,他们的石雕、砖雕、木雕、竹雕艺术堪称一绝,随手拈块石头、竹片雕刻,如同在纸上写字,轻松自如而又韵味无穷。寻着一阵悦耳、熟悉的雕凿声,我欣然走进一栋老宅。一位年轻的雕刻师正在专心致志地雕刻,那神情、那投入,包括那清脆的雕凿声让我怦然心动。在宏村,只要信手推开一扇宅门,你就等于进入了一个雕刻艺术的陈列馆,触目之处全是雕刻。大门门罩上的砖雕、围栏花窗上的石雕、门窗拱梁上的木雕,人称“徽州三雕”。雕山水草木、雕飞禽走兽、雕人物戏文。真可谓无所不有、多姿多彩。 小小的一段横梁上,竟有“百子闹元宵”!百子百态,神情各异,凝望时,那些顽童竟从那梁上翩然飞下,在地上转个圈,吐出几个音节,转瞬又飞回原来的位置上去了;斗拱、花门、窗棂上也是镂空细雕,各色传奇典故跃然期间,“郭子仪上寿”、“百忍图”,是主人祈望的转达。那些人物和花草是能够说话能够开花的。这是一位清代汪姓糖商的“承志堂”,掩在这个建有严密水系的村落里,迈过高高的门槛,穿过外院来到内院,走过鱼塘厅到达后花园,以天井前后厅堂为中轴线,东西两翼配置厢房和各功能小厅,前后厅堂的梁枋雀替,窗棂门扇无不穷尽徽州木砖石三雕之惊世骇俗的绝世雕功。我从内心深处有些羡慕这里居住的人们,能清食淡饮,能不顾年岁的蹉跎淡然自如,能秋毫般随时年的碎痕若即若离,泰然自若。
由于爱好所在,宏村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数楹联,散发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充分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中国古人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一副古徽州楹联这样写道:“看子霞西耸,飞瀑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好一个“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这正是宏村田园风光意境的真实写照。
“书是良田传世莫嫌无厚产,仁为安宅居家何必构高堂。”意思是说知识学问就是传世的良田厚产;仁义待人比建造高堂大屋更能安家。还有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以恒,勿以小而不为。”等等。
这些楹联书法虽说不上上乘,但字句间以朴素而精辟的哲理,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诱导人们自觉进行道德完善,形成了宏村淳朴的民风,极大地丰富了他们古老的文明。
然而,遗憾的是,时间有限,我匆匆而来,跟着导游匆匆地逛宏村,之后又匆匆地离去,以致于没有多少时间来品味宏村、没有对宏村的青砖黛瓦马头墙、没有对宏村的湖水、没有对宏村的烟火慢慢咀嚼、慢慢欣赏。
古文物是有灵气的。我想,古老的宏村落也一样有灵性的。那些灵性被时光的手画过妆了,藏在流水人家的某个角落。宏村,就是一方古人留下的古董,躺在黄山西麓,安静成一幅水墨画,画里藏着密码。可是即便我住上三五天,再婉转的文字也道不尽宏村的美,再悠扬的箫歌也唱不出心中的情。只是面对这样的景和情,不得不说些什么。闭上眼睛,畅想一下:冬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下,独自一人俯卧在南湖书院里沧桑历练的书桌前,抛却凡俗的纷扰与隐忧,品茗写字,那会是何等惬意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