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艺术天地

散文:蛇蟠龙蛰千洞岛

上传时间:2008-10-28  浏览量:2230

    出三门县城以东17.5公里,经旗门海游两港,接猫头山水道,沐五屿长风巨浪,蛇蟠岛环海独立,亘古未已。鸟瞰全岛,状如蛇蟠龙蛰,遂有其名。岛上天产之石,其色赭红,其纹细腻,可刻可镂,雅俗兼用,为建筑雕饰良材。自宋以来,采掘不辍,至今留下1300余个人工洞穴,故又称千洞岛。
    岛之东南名大蛇山,西为小蛇山,东西距3.4公里,悬为两岛。潮涨若离,潮退即连。经人工围垦后于1978年合成一岛,面积17.4平方公里,为台州市第一大岛。全长16.2公里的标准海塘坝和长12.6公里环岛公路建成后,岛上的安全保障和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从上敖码头登船,10分钟即可抵达该岛。岛上海天胜景、石窟洞穴、野史逸事,可玩可赏,可咏可叹!
    蛇蟠岛山低坡缓,水少河窄。险不如天台,奇不如雁荡,秀不比漓江,艳不敌西湖。然大象无形,大美无色。蛇蟠坐拥东海,吐纳天地,自有其美丽在。举目东眺,千座岛屿罗列三门湾口有雄阔壮丽之美,万亩海产养殖棋布蛇山脚下有人可胜天之美,风生水起有惊涛裂岸之美,晨有薄雾炊烟萦绕之美,暮有星光渔灯交辉之美。远眺美,近观美,徒步美,泛舟美,神游则更美:“千山柴草万山苔,叶叶轻帆四面开,清夜船头声聒耳,成群石首溯潮来。”明代宁海县令王廷藩描写蛇蟠岛周围海域的诗,会把人带入渔耕文明的梦境。在长达八百余年时间内,隔江的六敖健跳,但见白烟千柱,遮天蔽日。“环港皆团灶”“居民尽煮盐”,盐业产区遍布三门湾南北两岸。北上的盐船渔船和运送石材之船,络绎不绝,吃水很深地驶过蛇蟠水道。籍由蛇蟠岛飘荡而出的渔樵牧歌,最早为敏感的文艺家所捕捉。
   1931年6月,继作家田汉、洪深、林淡秋,音乐家任光来蛇蟠考察采风后,电影家蔡楚生率《渔业曲》剧组来岛拍摄外景。展示岛上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的主题歌脍炙人口,传咏至今:“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的太阳晒渔网,迎面吹来大海风……”
    昨日文明的雨丝风片,留给你的也许只是远眺和凭吊之美,而遍布岛上的奇洞深穴,则可供人猎取神秘之美。石自天生,洞由人掘,天之工巧,人之灵性,成就了千洞之美:大洞小洞、横洞竖洞、水洞旱洞、闭洞窄洞、弯洞直洞,洞中套洞,洞内有水,水中藏洞。洞为佛寺,佛寺即洞。真可谓洞洞为景,水水生色。洞内雨绝而清泉不绝,云绝而轻雾不绝。溽暑蒸蒸而清凉之气不绝,寒冬凛凛而温馨之息不绝。更绝处还在于有些岩洞,本身就是一段历史掌故和民间传说,蕴藏着人文精神的华彩。
    经黄泥洞村拾级而上即为千洞寺,寺依洞而建,内供弥勒佛,当地人称“太平佛”。传说岛上多蛇,其中两条蛇精修练千年,摇身变为野蛟龙,渔汛时,呼风唤雨,翻江倒海。颠覆舟楫,荼毒生灵。到了旱季正当隔江的湫水山龙忙于耕云播雨之时,两条野蛟升空寻衅,吐火驱雨,湫水山龙无奈恳求如来佛降妖。如来即派太平佛来蛇蟠岛以锡杖击断野蛟龙角,并让它们认湫水山龙作舅舅,从此蛇蟠岛舟楫大利,物阜民安。当地百姓感念太平佛恩德,遂立寺供奉,虔诚礼拜。
    靠东南海边山前村有个观音洞。传说当年依岩凿石的工匠们打穿了一块巨大的岩壁却浑然不觉。观音菩萨化成一个美丽的少女,赤臂露腿,肩背渔篓在海涂上捉蟹,被一个送饭的民工看到了,进洞里一说,民工们都出来登坡远看,人刚走完,洞就穿了,海水涌进洞内,避免了灭顶之灾,再寻美少女,却不见了影踪。
    神话的美丽难掩石工的血泪。蛇蟠采石,始自北宋。时朝廷大兴“花石纲”,州县效法,蛇蟠因石材之优,海运之便,采石业应运而生。石工们钻洞入穴,胼手胝足,一锤一钎,命悬一线!他们不在生产过程中伤亡,便在暮年时得矽肺病死去。为避灾祛难,人们自然把目光投向了观音菩萨。
    人的脆弱,往往会化成对神的憧憬,先人们凭此寻找自己和大自然的平衡。然而关于大蛇山西麓高楼岩洞的内容,则非但没有任何神圣可言,反而以了无痕迹的形式记录着劫掠、杀戮、火拼,还有对暴政的反抗和对民事的干预。高楼岩洞又称绿客洞。所谓绿客洞是山匪和海盗的统称,意谓绿林豪客。此洞内因以前住过绿客,故有此名。洞极深广,足有两个篮球场大,洞中有一“凸”字形穿顶洞,仰视可见蓝天白云。洞旁有一弧形弯洞,人能侧身进入,行十余米,上有孔隙一线,天光筛落,愈显洞幽。绿客已随风逝去,此地空余绿客洞。但逝去的是岁月,不是史迹。史载:“元明之际,温台洋面抢虏客商之盗,出没无常,平时浙闽会哨查缉,不见踪影,及冬巡事毕,依然横行无忌。”元至正八年(1348年),贩盐浮海为业的黄岩人方国珍以一曲“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打三遍,不反待如何”的《树旗谣》为号召,怒杀盐霸,揭竿而起。割据温州、台州、宁波及庆元。经数年血战,发展成千艘水师战船,阻绝海道漕运,加速元朝灭亡。后与朱元璋纵横捭阖,逐鹿沿海。因海盗而成正果,方为第一人。
    自明以来,由于朝廷实行海禁政策,海上交通贸易被封锁,沿海民生凋敝。然“通番之禁愈严,而盗贼愈多”。嘉靖年间徽商出身的王直徐海东渡扶桑,沟通日本商人,在浙闽沿海展开民间贸易,与官府发生冲突,激发倭患。日本海盗集团——倭寇与王直连手,拥舰船数百,蔽海而至。海滨数千里同时告警。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5月,王直的继承者徐海属下4千余倭寇海盗落脚蛇蟠岛,自赤头上岸围困健跳,后在西进蛎江滩时,被戚继光军队聚歼。三门湾北接沪淞,南下闽广,系海上交通要冲,而蛇蟠岛居于要冲之眼,有洞穴可倚,渔盐可利,遂成了海盗的麇集地。这批出没风浪、刀头舔血的特殊群体帮派林立,成份复杂,有惯匪惯盗,兵痞流氓,渔民盐工也有破产的商人和落泊的文士 ,甚至还有革命的落户者。生存的需要把他们引进了大大小小的绿客洞,欲望的燃烧又使他们走向了月黑风高。善和恶、破和立在他们身上因人而异,相机而动。1928年亭旁起义爆发时,据守南溪虎陇头抗击国民党省防军的红军第一连,其领导人和主力均是绿客出身的胡仁喜、王显时等人。革命失败后,这些人遭到了国民政府浙江省主席何应钦的通辑,由于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同是“红一连”骨干的刘开初、祝光早等人流落三门湾海口,重戴绿客帽,重操鬼头刀……
    有时绿客组织还扮演“二政府”角色,出面平衡各方利益。蛇蟠岛石材运销有栈号,渔货贸易有商行,然政府少有人管,其间利益纷争,往往由绿客头子予以摆平。
    然绿客虽行小善,终有大恶,因此属性,难逃毁灭。1932年,沪上实业家许廷佐等人投资开发三门湾,渔盐、垦牧、砖瓦、商贸各业在对岸巡检司相继铺开,益利号轮船定期往返三门上海。同年秋,益利轮满载机器设备,棉百杂货驶进蛇蟠水道时,为十数只海盗船所围,船上货物被洗劫一空,三门湾开埠计划因此遂告终止。直至1950年,岛上长住海上惯匪陈子英、林泽云等500多人,加上溃敌国民党“长江部队”沙飞旅共1000余人,成立了“浙江人民反共救国军”,和新成立的人民政权负隅顽抗。同年3月底,匪首沙飞和陈子英等率部下,分乘50多只船,渡海包围了六敖区政府和粮站,企图杀害干部,开仓抢粮。六敖区委组织200多干部民兵固守反抗,直至增援部队赶来参战,群匪撤回蛇蟠岛。1955年,随着一江山岛解放,蛇蟠匪迹始灭。
    比之与神话的美丽和绿客的传奇,山前村的“戏台洞”和“穿山洞”则别具一番自然的韵致。戏台洞进口宽畅亮堂,洞内广阔高爽,地上铺砌石板,面壁筑有戏台,后侧可供化妆。每逢渔汛到来,或石材启运时,来自新昌嵊县的越剧“的笃班”则会应约而来,在先人留下的洞穴里,乐声应和着洞外的涛声,上演全本的《玉堂春》《送花楼会》……山前村后的穿山洞更是洞中有洞,连环套迭,是去山后村的一条便道捷径,出口处可见一座天然“石拱桥”,“桥”上牧有牛羊,洞口藤萝垂挂,山花烂漫,绿草如茵。缘桥东望,海天一色,鸥鹭低飞。回首西顾群山耸峙,峰峦叠翠。

   常谓水平静能载舟,心平静可容人。当你游遍千洞之岛,无论在那个洞口坐下憩息之时,请别忘了把您的思悟之花送给禅宗,把功名之念留给孔圣,把忧天之虑赠予老庄。此刻,你只是你,与物同流,与天同侪!从此,无论你走遍天涯海角,都会记得住千洞岛对你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