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个流着小溪的村庄》 梅长琥
我们是逐着溪流去的。这里还不是源头,不过是这条溪流平坦的尽头,再往上,溪流就在爬山了,溪往上走,水向下流。
一个春阳暖人的日子,山野春意浓浓,生机勃勃,小麦苗儿鲜,油菜花儿黄,蚕豆花儿香……今年春早,路旁的山坡,映山红已在如血怒放。溪里有数十只鸭子在寻食、嬉戏。不错, “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溪环绕着村子,恰似系在农人腰上的带子。溪水清清,浮着鸭子,映着日光,托着三两小桥,绿树婆娑,碧草如茵。好一幅散淡的山水长卷,浣衣的少女从长卷中走出,笑着向我们走来,脸上是幸福的满足。
常在农村走,这样干净清洁的村中小溪难得见到。从中折射出的是,村民的良好素质,文明的日常行为。村口有一迎客亭,亭上有联:老太发慈悲买景增光山滴翠,游人添雅兴登桥览胜水流香。妙哉妙哉,这样的小溪是能流出一溪的香来。
我知道,任何美好的东西,都不会凭空自来。果然。在村支书的介绍中,我们得知了该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遇到的艰难和村民们付出的克服艰难的不懈努力。该村不大,住户465,住人1460。座落在湫水山麓,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受习惯驱使,村民的卫生意识淡薄,保护环境的措施不力,生活习惯极差,垃圾随手乱扔。2000多米长的环村小溪就成了天然的垃圾桶,一年到头臭气熏天。夏天尤甚,蚊蝇遍布,使人望而生畏,不敢走近。一个原本山秀水丽的田园乡村就这样地被人们自己给糟蹋了。改革的春风吹起来,吹醒了村民们的心。原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是爱美的。有识之士率先站出来,他们治村的第一招是治水。
上世纪的八十三年全村村民喝上了自来水。接着,又筹款5万元,着手整治2000多米长的环村溪流。小溪从此不再脏,清清白白流四季。村民们的举动惊动了县领导,他们对治水的举动给以首肯,多次来村指导。领导总是高屋建瓴的,哪怕是对这个闭塞的小山村所作的指示,所提的建议,都中肯合理,切实可行,并具有前瞻性。从此,该村的整治、新农村建设迈进快车道。用3亩地集中饲养生猪;改厕工程卓有成效,几个公厕布点合理;水泥路遍布村中,彻底摆脱了过去雨天满脚泥,风天一身土的不堪。最为养眼的是,只有城市才有的草坪公园,也被村民们建起来了。
今年他们要做两件大事:一是自来水整治改造;二是老房子拆迁,根据规划,除保留部分具有传统特色的老房子外,其余全部拆迁建新。
说起要做的大事,村支书眉飞色舞,神情中透着自豪带着自信。然而,我却不敬地走神,脑中突然蹦出这几年颇为时髦也为人们所向往的境界:诗意地栖居。是的,有这样的村干部,这样的村民,又有什么人间奇迹不会出现?相信为时不远,一个 “道路硬化、住宅美化、河道净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的新农村会走进人们的视野。尽管留恋,尽管不舍,尽管主人热情相挽,但夕阳已经衔山,知道已是返程的时候了。此时,不知从哪儿飘来琼瑶的歌: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此时,在我的心中,这靠水而居的佳人就是:三门县亭旁镇板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