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理论园地

《利用三门石窗艺术资源开展美术教学研究 》

上传时间:2012-04-12  浏览量:4153

一、三门石窗艺术教学研究的意义
散落在三门土地上的石窗艺术风格朴素、纯美、雄浑、精巧,是浙江民居艺术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虽经历史的风霜,仍向世人诉说着先人浓郁的民风和民俗,展示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工巧。它确实值得我们下大力气进行研究、保护和传承。三门石窗因建筑材料的进步在民国末期就已“绝版”,现存的一些石窗也因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缺乏保护在迅速消亡,如不对它加以研究和保存,这朵民间工艺美术的奇葩很快就会凋零。我们目的通过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石窗艺术、传承文化,使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能更好更久远地传给后人,让后人了解历史、享受民间艺术。
  当前对“石窗艺术”的教育和教学研究还是起步,全国这么多年来也只出版了三四本研究专著,不超过几十篇的研究论文。这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因此,必须大力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这个项目研究的立项支持,鼓励专业或业余的研究者静下心来,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使得这项遗产的研究能够支撑整个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需要。
 
二、三门石窗艺术在初中美术教育中价值
1、有助于缩短课程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走向生活、回归自然是现代哲学的普遍趋向,新课程改革也提出“生活化美术教育”的主张。因此,本着就近取材的原则,我们三门石窗把导入美术教学,使课程内容走向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完成课程资源的本土化。这不仅有助于缩短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确立生活信念和获得发展内驱力,还有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有利于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美术是一门国家课程,基于地域优势的美术教学资源开发是对美术课程的积极拓展与必要扩充,使之更适宜本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拓展行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在对地域优势进行甄别、选择、转化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地相互作用,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与修正,使美术教学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的同时,教师与学生的素质也得到相应提高。
3、有利于学校美术教育特色的形成
在学校美术教学中导入地域文化,形成以地域优势为教学资源的校本美术课程,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和特色课程的形成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由于地域优势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下张扬美术教育的个性,有利于美术教学特色的形成,为校本美术课程建设和实现学校的特色办学提供一定的基础。
三、基于三门石窗教学资源的地域优势分析
基于地域优势的美术课程资源是指教学对象所处的相对区域中具有地方独特内容和形式的各种能形成美术课程因素的对象来源,包括自然、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因素。这类资源,也有人称之为“原生态乡土美术教育资源”。 我们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能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扩大学生信息源,拓宽学生的美术知识领域和艺术视野,使美术课堂教学本土化,生活化,社会化,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门,地处浙东沿海三门湾畔,县因湾得名。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不只是海天雄奇、山川神秀,而贵在灵山秀水中蕴藏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人文。兼具天之工巧、人之灵性的三门石窗即为三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门先人大多逐水而居,沿海、临港一带村落棋布。因风盛雨沛,空气湿润,木质构件易受腐蚀,故而民居建筑外墙、房壁下部多用以石块、石板,同时,以采光、通风为目的,兼具耐用、防盗、防火等功能的石窗也就应运而生。而蛇蟠岛为三门近陆岛屿,因形似蛇蟠而得名,岛上盛产江南名石。其色赭红,华贵喜庆,其性中和,纹理均匀,宜雕宜琢,为建筑装饰之良好材料。蛇蟠历史悠久,据考证,岛内遗有多类新石器时期的工具……蛇蟠石又为三门石窗的创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门石窗由底层劳动者创造,广泛应用于普通百姓和各阶层生活,从创造至成熟始终在民间。因此,三门石窗有着极高的民俗文化学价值。
温家宝总理说:“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的精、气、神,延续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只有保护文化遗产,探寻其文化底蕴,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吐故纳新,铸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三门石窗艺术开展美术特色教学意义深远。
四、基于地域优势的三个单元教学主题与具体目标
从总目标出发,经过三年多的开发与实践,我们筛选了“凝固之美---三门石窗艺术”、“走进古民居---探寻石窗艺术的足迹”、“继承与创新---学习古人表现当代”等三个单元教学主题,主题的选择考虑到对学生发展有用、学生感兴趣、能够学会、能与学生生活其中的地域优势相联系、具有审美倾向、有利于进行美术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等因素。
【单元一】凝固之美---三门石窗艺术(侧重于三门石窗的艺术价值的学习)
课题:身边的石窗
教学目标:在欣赏有关石窗的图片作品与文字说明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现场感受家乡的石窗,了解家乡石窗的历史、艺术、价值、作用,感受三门石窗造型多样、精雕细琢,认识石窗,了解三门石窗的构成、硬度、纹理等。
课题:石窗的故事
教学目标:了解三门石窗历史,了解历史与现在的关系,体会保护的重要性。
课题:石窗的记忆
教学目标:1、进行一次审美创作活动,活动成果可以是:素描、摄影或文学作品等。提高审美表现力与创造力。2、学生组织小课题组,进行采访调查,了解三门石窗的历史与现状,掌握调查步骤、报告撰写及演示文稿制作等基础知识.3、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4、进行实地考察,尝试编辑考察生活记录册与考察报告,提高素材采集与整理能力。
【单元二】走进古民居---探寻石窗艺术的足迹(侧重于美术与社会学科的综合)
    课题:探寻三门石窗艺术的足迹     
教学目标:1、欣赏古民居的文化遗产,鼓励学生走进古民居,调查古民居古色古香的石窗,考察石窗的历史. 2、绘画或摄影再现,与其它地方石窗图片进行比较,找出三门石窗的特点。3、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间文化。
课题:三门石窗艺术欣赏与创意设计  
     教学目标:1、发现存在于身边的石窗艺术,了解石窗的功能,欣赏石窗的图案,领会图案的特点和象征意义。2、了解三门石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功能变迁,激发学生对石窗艺术创新的热情,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意的图案样式。
【单元三继承与创新---学习古人表现当代】(侧重于实践与创新)
课题:三门石窗的制作流程
教学目标:1、探究三门石窗的制作流程,尝试进行石窗的造型设计和制作。
2、欣赏古民居中精美的雕刻石窗,讨论石窗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3、重点欣赏石窗中的纹样,探究纹样的文化内涵。
课题:三门石窗图案文样设计
教学目标;1、用线描法描摹石窗上的石雕纹样,结合说明文字完成一个考察报告。2、观察各种纹样,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进行设计石窗图案。
   五、三门石窗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探索
课程资源开发是对国家课程的积极拓展与完善,是美术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手段。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建议“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根据这一建议,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取材的原则,从2002年9月开始,我们在实施国家统一的美术课程的同时,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了本土化调整和创生性开发,将与农村学生关系密切的民间文化和自然资源导人美术课程,使课程内容走向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完成美术课程的校本化。经过三年的开发、整合与实践,已开发出“凝固之美---三门石窗艺术”、“走进古民居---探寻石窗艺术的足迹”、“继承与创新---学习古人表现当代”等三个单的教学主题,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素养,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内涵,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拟从实践出发,谈谈我们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
  1.课程资源开发的两种方式
  从原生资源到美术课程资源有一个开发整理的过程,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不断摸索,总结了“以素材为线索的发散性开发方式”和“以主题为线索的线性开发方式”,这两种方式能有效帮助课程实践者把现存的原生资源转化为现有的美术教育资源,让地方优势资源在课堂中焕发新的活力。
  方式一:以素材为线索的发散性开发方式
  素材原指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这里借以指称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教育内涵的原始材料,如山、水、民居、花草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关注下,可以将这些材料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及生活经验发生关联,寻找到材料与美术教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连结点,生发出学生感兴趣的综合性教学内容。
  对于素材的开发,我们主要采用了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如由“森林”联想到:清新的空气、植物、植被、野花野草、树叶、昆虫、动物、山区的藤编、竹编等等。再将其中某一具体素材扩展开来。这里以“小窗户·大世界”一课的素材开发为例,说明素材开发的步骤和方法。
  案例1:“小窗户·大世界”一课的素材开发——以三门石窗为素材的多角度联想:
这一素材的扩展行为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师生一起讨论素材的审美价值和其他有助于学习的可能性,开发出综合性的美术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发现生活中熟视无睹的素材的文化和教育内涵。在由素材到课程资源的转化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发现学科知识内在的关联和共性,让学生以自然的方式去认识学科知识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各知识点关联后的可操作性,以及在具体学习情境中所选内容如何有效展开等问题。通过综合考虑,我们将“小窗户·大世界”的学习内容确定为:1.认识三门石窗特征,设计石窗纹样草图;2.通过对石窗的观察、了解,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4.运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装点生活、美化空间。
  方式二:以主题为线索的线性开发方式
  美术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究竟哪些资源具有开发价值,必须经过层层筛选,开发出反映课程理想、适合学生发展需求、满足社会需要的课程主题,从主题出发进行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应用“调查分析——筛选主题——确定目标——生发内容”的线性开发模式。
  我们将课程资源调查分“粗查”和“细查”两步。粗查如走马观花,主要对当地的石窗特点、人情风貌、艺术价值作大致了解。细查则是“下马品花”,不仅要了解上述内容,还要深入调查石窗构件的文化内涵、地方石窗工艺的制作技法与形成历史、各种图案的象征意义及相关故事等等。在对当地民间文化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筛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三门石窗艺术”,这一课程主题的确定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三门石窗是三门民间工艺中的典型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二是主题适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际,是学生能够理解和学会的内容,具有适切性;三是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能有效引导学生开展美术学习。课程目标的确定也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知识;二是技能;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生发包括素材采集与整理,图形绘制,相关文字资料整理和教学材料制作等行为。如“凝固之美”一课需采集各种造型石窗的图片,三门石窗的影像资料等素材,了解三门石窗的历史、制作工艺,绘制一些经典石窗文样图案等,仅可将上述图片和文字经选择加工编成一个教学材料,供举生学习参考。
六、体验收获:三门石窗特色教学开展与实践研究的成效
(1)基于地域优势的三门石窗教学资源开发增强了美术课程的适应性,丰富了美术课程内涵。
    本课题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拓展、创生等方式开发了“凝固之美---三门石窗艺术”、“走进古民居---探寻石窗艺术的足迹”、“继承与创新---学习古人表现当代”三个单元共十多个典型课例,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教学。这些课例以地方丰富的石窗教学资源为核心,从学生生活环境出发,带领学生走向田野、村庄这些更广阔的美术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和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在教学实践中更能适应本地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解决了农村学校缺少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美术家资源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学生缺乏美术工具、材料的困难,使美术课程更能适应当前条件下的农村美术教学,拓宽了美术课程的使用范围,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内涵。
(2)基于地域优势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学生美术学习观念和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每个学期期中前后都要进行一次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美术”这一栏中,研究实施班级填写最不感兴趣的人数在逐渐减少,而填写最感兴趣的人数则渐趋增多,相比之下,没有实施新开发课程内容教学的班级对美术学科兴趣的变化要小一些,即最感兴趣和最不感兴趣的人数都保持在10-20人之间,保持了一种平缓的趋势。其次,从对学生“美术学习自我评价表”的分析来看,学生对美术课兴趣的增长主要是基于新内容的实施和新内容实施时带来的与以往及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三门石窗美术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栏中写到:“没想到美术老师能带我们去家乡游玩,真爽。”“现在我知道,美术原来就在我们身边。”“那么旧的一扇石窗上居然有这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还有学生在学习成果交流时说:“这次学习,让我们知道了原来美术还和自然(科学)有这么大的关系,在制作石窗时,我们组还运用了写作文的方法,也就是先确定中心思想,再来雕刻,我们很快就做成了一扇漂亮的石窗。”由此可见,我们在研究实践中打破以往以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传统学习方式,实施乡土美术学习、自主探究为主体,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新内容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学习美术学习观念和方式。
(3)基于三门石窗资源开发与实践加深了学生对地方文化和人文资源的认识,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人文资源的开发。
在时代潮流和现代传媒影响下,许多农村学生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人生观和审美观趋向于流行的世俗文化,跟许多城市学生一样,流行歌手、影视明星和卡通形象也成了许多农村学生讨论的热门话题,可对于生养他们的这片广袤的土地却缺少应有的关注,知之甚少,包括许多学生家长对当地的民间文化、自家祖屋的来历,祖居门窗、柱头上的装饰,当地传统的民间工艺等也不甚了了,加上相关部门的不重视或乱开发,导致大量民间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消失。正因如此,北大学者钱理群发出“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的呼吁,他指出:对生养、培育自己的这块土地,在认识、情感,以至心理上产生疏离感、陌生感,这不仅可能导致民族文化的危机,更是人自身存在的危机:一旦从泥土中拔出,就成了无根的人。文化部也启动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始对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抢救性保护工作。在美术课中实施基于地域优势的美术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当地民间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民间文化遗产存在的价值,意识到生养他们的这片土地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开发当地的人文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研究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从2009年形成课题思想到组织申报到课题实施,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收集并学习了大量关于课程资源开发的文献资料,组织学习了课程论、教学论以及教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科研和教学水平,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多次在各级业务竞赛和评比中获得奖励。本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七、回望起点:三门石窗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再思考
(1)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课程意识
张华在他的《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课程由此变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意味着课程观念的重大变革。张丰在《问题与建议》中也指出:必须扭转老师们长期延续下来的“我们的任务只是教好书,课程建设是专家与领导们的事”的观点,要树立“我们既是课程的实践者,又是课程建设者”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课程资源开发虽然不是构建一门全新的课程,但同样是一种课程拓展和内容生发行为。从基于地域优势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形成美术课程内容到教学活动实施,这是一个从原生态的资源存在到现存教育资源的转化,有一个从单薄到丰富的创造过程,需要美术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智慧,对于颇受学科歧视的一线美术教师来说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不仅需要我们树立既是“实践者”又是“建设者”的现代课程观念,也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将课程资源开发作为自己开展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这样才可能有美术课程的“源头活水”。
(2)课程资源开发:兴趣不是终极目的
    在基于地域优势的综合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大部分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了新开发内容的魅力,甚至有时在下课时出现学生包围讲台向教师讨要石窗图片的场面,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在外出写生或考察活动中需要学生审美表现时,许多同学感到困难,有的同学因画得不好而采用其他如文字、摄影等表现手段,可见学生的审美表现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个问题是在采取小组合作过程中,少数同学并没有真正参与学习活动,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追随其中。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强烈的兴趣和轰轰烈烈的课外活动,要真正达成利用地域优势开展美术教学的目标,还需要对资源的审美内涵作更深层次的挖掘,更多关注对学生审美表现力的培养,通过线描练习、石窗写生、拓印等内容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表现技巧,提高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的实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加强合作策略的研究,提高合作的效率。
(3)课程资源开发要立足本地,辐射拓展
地方生活、自然、文化资源虽然表现了当地的一些文化特征和民情风物,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独特性,但任何一个地方和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同时代的冲刷、融合,中国的许多民间文化、生活方式和自然风貌都存在共性,更何况美术本身就是一种世界共通的视觉艺术,有许多人们熟知并形成共识的审美规则。因此,在三门石窗资源开发过程中,仅立足本地未免狭隘,我们要多作横向比较,分析共性和个性,查阅相关文献和图片,将本地资源放在邻近县、市、省、全国甚至于世界的视野内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做到立足本地,辐射拓展,让学生在认识本地文化资源开展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初衷。
(4)课程资源开发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近年来,有关课程资源开发的论述频见于报刊杂志,但透过文字看,许多行为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或者有的是浅尝辄止。其实,无论对于美术课程的发展、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还是学生的成长来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都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踏踏实实的行动起来,有行动才会有感悟,才会有点点滴滴的积累,才会使地方或校本美术从无到有逐渐丰富起来,进而使我国的美术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八、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
下一阶段,本课题将进入后续研究,我们将注意加强理论学习与提升,适度进行实证研究,加强美术地方文化的现代教育转换与操作化实践,紧扣重点,抓大放小,努力打造精品成果,成果终端表述在强化理论内涵基础上,加大实用性、可行性,便于推广。